2019年4月10日中央研究院參與「人類史上首見黑洞直播」,這是全球天文與物理界的盛會。
有道是:外行看熱鬧;內行看門道。在這次盛會中,我們看到了什麼?

聯合新聞網刊載,作家龍應台的臉書文章,「黑洞攝影演算程式 九成五是這年輕學生寫的」:
中研院與全球多國昨公布全球首張黑洞照片,作家龍應台今在臉書指出,她因此注意到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,因為照片上有個說明是:昨天公佈的黑洞攝影,90萬條演算程式裡,85萬條來自他,一個研究生。
龍應台說,在昨晚的華府發表會上,我也注意到,「事件視界望遠鏡」計畫的主任科學家特別強調,這次的突破幕後有龐大的年輕研究生團隊,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。這張年輕的臉龐讓她感慨萬千。
結果呢?在一片驚呼聲之後,就沒有下文了。
筆者在看這篇文章時,心裡起了直覺的想法:果然是英雄出少年!在世界頂尖的教授專家中,要脫穎而出,實在不簡單。要問的是:是少年本身功力了得?還是少年的兵器利害?因此,展開了一系列的追蹤探究。
首先,是找到這位研究生Andrew Chael的基本資料:
上面的個人資料,僅顯示他是「事件視界望遠鏡」(Event Horizon Telescope, EHT)研究計劃的成員;同時也是哈佛大學天文物理學(astrophysics)的博士侯選人。
在他使用的軟體頁面中的第一行(如下圖黑色向上箭頭所標示),可以發現他是用Python語言當開發工具:I wrote ehtim (eht-imaging) as a python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regularized maximum likelihood imaging methods on EHT data.
除此之外,再深一層的探究他的程式碼和文件(如下圖黑色向左箭頭所標示)。

在他所使用的程式碼和文件中,我們可以發現他使用了numpy, scipy, pandas, 和matplotlib(如圖中劃黑色底線)等數量Python套裝軟體。